《心理传记与质性心理学》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杂志内容涵盖了多元化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研究领域,尤其注重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。质性研究方法对于产生新的心理学研究思路、概念和理论具有独特的方法学优势。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高端视点、心理传记、生命叙事、心理咨询案例等,内容丰富多彩,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。
心理传记栏目则通过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,对各类人物的生命故事进行深入探讨,包括历史名人如苏轼、海明威、贝多芬,以及现代人物如政治家朴槿惠和昂山素季等,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与其行为决策之间的复杂关系。生命叙事栏目关注普通人的生命故事,通过对个体生活经历的质性研究,探讨自我认同、文化自信等心理学议题。例如,对博士生的生命故事访谈、赴韩留学生的生命叙事等,展现了不同生活背景下个体的心理成长过程。心理咨询案例栏目则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,展示了心理传记疗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领域的应用,为心理咨询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
学界视点、名家自传、研究方法、心理传记、扎根理论与生命叙事
1.作者应对稿件中的错别字、引文、标点符号等问题仔细地核对和订正。来稿请勿一稿多投,文责作者自负。本刊编辑部对来稿可作必要修改。
2.本论丛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,来稿请另纸注明作者简介(包括姓名、性别、出生年月、籍贯、学历、工作单位、职称、研究方向)和联系方式(包括详细通讯地址、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等)。正文中不再出现作者名及相关信息。
3.作者姓名用楷体小四号字,居中。作者署名位于文章题目之下,如有多位作者,右上角用数字“1”“2”……标注,单一作者不用标注。
4.参考文献:著录作者直接参阅过的公开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、公开出版的图书和在其他媒体上公开的文献,按文献出现的先后,在正文中的相应位置以阿拉伯数字标注。
5.注释编号用①②等形式,连续编号。参考文献序号用[1]、[2] 等标注,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,用同一序号标示,并在序号“[ ]”外标明引文页码。
6.中文内容摘要300字左右,要求能够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。中文关键词3~5个,应为能够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。
7.正文语言准确、简明、生动;用书面语,不用口语;应朴实无华、具体、不空泛,对事物的表述不宜作渲染。一些已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不宜详细叙述,应利用文献标注的方式加以引用。
8.静态图:图或照片应另附于文后,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。图题和图说明应简洁明确,具有自明性。
9.获基金资助的论文,应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基金项目编号,应按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;获多项基金资助的应依次列出。
10.观点要明确,内容有创新,论证须缜密,引文须准确,应体现出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。来稿文责自负。稿件若涉及版权等问题,由作者自负责任。
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,请联系出版商,地址: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,邮编:100029。